来源:海财经
记者:林师炜
11月10日,海南自贸港建设投资基金(下称自贸港基金)在海口举办了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对接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11月10日,自贸港基金已设立基金规模合计76.7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55.72亿元。
此次投融资对接会是为破解海南生物医药企业发展难题,推动产业与资本有效衔接、双向赋能。会上,省内医药行业企业与自贸港基金及子基金管理人面对面交流,瞄准企业融资核心诉求,探讨当前医药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助推跨区域产融合作。
本次活动共有30余家医药行业企业参会,涵盖了行业的不同业务领域、不同发展周期。参会企业主营业务涉及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大健康消费、医疗服务与咨询等领域;既包括康芝药业(300086),星捷安(838274),皇隆制药(834298)等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老面孔,也包括苏生生物,玉生堂慧中医科技有限公司等科创生力军。
活动现场,与会医药企业代表对各自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及发展历程进行了宣介,并交流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及业务规划。
中国生物科技服务(08037.HK)旗下附属公司鹏博(海南)硼中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蔺三云表示,公司的BNCT癌症治疗中心项目计划于明年9月开始对外运营,目前母公司已经完成了2.5亿元的投资,公司拟以股权转让的形式寻求约2亿元的融资资金,用于BNCT癌症治疗中心的建设与前期运营。
会上,自贸港基金管理人银河创新资本全面介绍了自贸港基金的投资方向、申报条件、申报流程及与生物医药企业可能的合作形式;自贸港基金已设子基金的管理人介绍了各子基金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理念,并为与会企业代表“出招”破解融资难题。
英飞尼迪资本投资总监钟祥章表示,由于投委工作涉及的领域广、项目多,投委往往不能亲临项目现场与创始团队深入沟通,仅凭投决报告、外部专家意见和过往尽调做决策的机制,对项目的材料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产品,技术,渠道,竞争格局等企业商业模式战略规划外,企业还应该围绕上市的标准,二级市场的反馈,上市路径规划,合规治理等议题,做好企业上市前后的资本运作的顶层设计和架构等相关材料。” 钟祥章建议道。
自贸港母基金下多家子基金参投同一家企业是否存在限制是不少参会企业关注的问题。海南自贸港基金投资总监于海波对此分析道,企业能够吸引多个子基金说明自身发展得到了资本的认可。自贸港基金一直关注并支持自贸港行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在多家子基金参投同一企业方面并无实质限制。“我们更希望子基金能够覆盖更多企业,这样能够形成更好的产业带动以及发展格局。当然,这都需要企业与资本双方回到谈判桌上具体商定。”于海波说。
海南财金集团董事长林继军在会上表示,自贸港基金将进一步畅通与生物医药企业的沟通渠道,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的诉求,努力打通自贸港基金与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堵点,探索出自贸港基金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新模式,充分发挥自贸港基金的招商功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支持海南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据自贸港基金数据,截至今年11月10日,自贸港基金已累计公示拟合作子基金22只,其中已完成设立9只,已设立基金规模合计76.7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55.72亿元。自贸港基金还完成了7项直接投资,包括2项港股IPO直接投资及5项助企纾困直接投资。自贸港基金向子基金实缴和直接投资合计约14.13亿元。